特种泵系统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特种泵系统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是依托西安航空学院学科专业优势,联合中国兵器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中航工业庆安集团有限公司、西安航空制动科技有限公司、西安航空动力控制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六院二一〇所等5家单位,构建产教融合、军民融合创新体系,以促进我国国防武器及装备制造业的进步与发展为宗旨,开展特种泵及系统控制技术领域的装备设计和制造技术研究,解决泵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与装备等瓶颈问题,实现产业化示范推广的研究开发实体。
陕西省泵类工程装备研究中心
为适应我国对战略高技术发展和装备制造领域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进一步集成并发挥西安航空学院和西安红庆机械厂的综合优势,以整体性、高水平的流体机械研究为结合点,全面带动各相关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经过长期酝酿和精心筹备,成立了陕西省泵类装备工程研究中心及西安市泵类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陕西省唯一专门从事液压泵理论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的泵类技术工程中心。
陕西省液压技术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系2018年12月经陕西省科学技术厅批准立项建设,于2022年6月通过验收。实验室聚焦陕西液压行业产业发展重大需求,以机械工程学科为主体,与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现代信息科学与技术等学科交叉融合,旨在推动液压基础元件和系统的智能化发展,建设成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教协同育人的重要基地,落实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战略部署的重要载体,创建集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技术开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职能为一体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航空智能制造技术与应用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研究中心成立于2023年,依托西安航空学院,充分利用阎良航空城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地域特点,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平台建设为抓手,重点围绕航空产业链的智能制造行业发展,针对航空智能制造技术与应用的重大需求,发挥科研机构、育人平台、产学研平台三位一体的综合优势,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为中心,为陕西省航空产业链产业升级提供强有力支撑的产学研用科研和育人平台,实现科技资源的共享与开放,为国家战略和陕西经济发展提供科学技术支撑。
飞行器多模态异构信息智能感知与处理技术陕西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是2024年陕西省教育厅批准依托西安航空学院建设的省级重点实验室。以西安航空学院电子工程学院和飞行器学院相近专业组建,在多模态异构信息的智能感知处理创新团队中孕育诞生,围绕电子、通信、自动控制与航空、航天等学科的前沿科技领域,以“电子信息工程”、“飞器制造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等省级一流学科为专业基础,联合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及西安华兴通盛空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组建。
航空材料表界面设计与应用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研究中心2022年由陕西省教育厅批准,是依托西安航空学院建设的科研机构。中心旨在促进航空材料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推动表界面设计技术的发展。研究中心充分利用阎良中国航空城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地域特点,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重点围绕航空材料产业、行业发展,针对航空材料表界面及技术的重大需求,侧重于隐身涂层技术研究、无人机新能源材料界面构效关系研究及合金表面功能涂层研究三个方向,致力于解决航空材料表界面的共性科学问题以及应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陕西省“四主体一联合”文物智慧监测及数字化利用校企联合研究中心
研究中心是2023年由西安航空学院和西安元智系统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联合申报的科研平台。该平台在西安航空学院计算机学院孕育而生,针对我省文物事业各领域科研创新动力不足,技术水平不先进等现状。主要研究面向智慧博物馆藏品数字文化资源采集、存储、管理和应用的相关关键技术与标准体系,旨在构建藏品知识图谱和可视化展示系统,探索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博物馆数字衍生品确权研究,实现从“内”到“外”精准监测文物状态,达到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文物保护水平的目的。
西安市泵类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西安市泵类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以研制国内领先的高性能液压泵为背景,以西安航空学院和西安红庆机械厂(学院校办工厂)产学研合作为平台,整合西安航空学院相关研究资源而成立。目前市西安市唯一一个专门从事液压泵理论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的科研机构。研究中心的定位是打造一支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和战略前沿的科技创新团队,创建我国液压泵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产业开发体系,探索液压泵全寿命周期设计理论,为新产品开发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实现液压泵设计理论的创新,进而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研究中心将为我国泵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知识基础和科技支撑,成为引领我国泵业产业发展、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内外著名的科研机构。
“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创新研究”科技创新智库
西安市科技创新智库“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创新研究”立项于2023年,由西安市科技局批准,依托西安航空学院建设的智库平台。该智库紧跟国家重大战略发展需求,结合西安市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实际,研究评价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数字技术与西安市传统制造企业融合发展阶段与现状。为政府提供如何更有效推进传统制造企业数智化转型,实现制造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为制造企业通过数字赋能提升管理效能、生产水平,统筹资源要素配置,改善业务流程,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全产业链全过程运营效率,推进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路径建议。
通用航空产业研究中心
通用航空产业研究中心立足陕西,由西安航空学院批准成立。依托西安航空学院、中航工业经济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用航空研究中心、阎良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等单位合作组建。中心紧紧抓住通用航空发展机遇,围绕陕西通用航空产业发展,从宏观层面(国家产业发展政策、行业监管模式和管理体系)、中观层面(产业发展环境、产业发展模式、运营保障系统)和微观层面(商业机会、商业模式、运营管理)三个维度,就通用航空产业进行系统深入研究,为政府产业政策制定提供依据,为陕西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提供政策建议,为通用航空投资者和消费者提供专业性咨询和资讯服务,为青少年提供通用航空科普教育培训,最终成为一家通用航空领域内中立、专业的研究和咨询机构。
汽车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汽车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要涉及汽车发动机性能检测、汽车燃润料性能检测及相应配套检测设备的研究。中心在服务学生的实验教学的基础上,通过与企业合作进行发动机性能参数的检测、清洁能源的测试、配套新产品的开发等科研工作,力争完成交通新能源检测站资质的申请,探索符合现代应用型本科的创新培养思路。
吸波材料与隐身技术研究室
吸波材料与隐身技术研究室主要涉及隐身材料的结构设计及吸波材料的制备。以包括磁损耗型和电损耗型为主的吸收剂的制备及改性工作为基础,开展树脂基涂层材料、树脂基复合材料、陶瓷基涂层材料等雷达波隐身材料的产品研发工作,涉及材料学、材料成型、复合材料学等多领域的理论知识,致力于开发应用于航空、航天、航海等领域的结构和表面隐身材料。近年来,团队成员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部/厅局级科研项目69项,横向科研项目50余项,科研到款累计100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
低空经济研究院
为了紧跟时代潮流,立足国家展战略性新质生产力发展,充分发挥高校产、学、研、用的优势,2024年5月,在西安航空学院通用航空工程技术中心的基础上升级成立西安航空学院低空经济研究院。低空经济研究院立足行业需求,面向“智能飞行”,拓展科技边界,铸造自主可控的技术基石;以飞行器技术研究与应用为抓手,打造低空经济重要的研、学、用平台。研究院高水平的专业技术团队专业涵盖飞行器设计、飞行器动力、飞行器制造和航空维修等多个方向。团队秉承科研服务意识,依靠科学规范的管理,致力于不断拓展和提升产品和科研服务能力。
信息与控制工程研究所
信息与控制技术研究所主要涉及电气工程系统运行、自动控制技术及产品开发研究。以信息控制技术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交叉学科和前沿学科的综合性理论及应用研究。在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同时,提出工程基础理论、新技术开发应用等研究方向的新思路和新方法。重视产学研的结合,努力探索培养适应现代航空工业发展需求人才的途径,强化和突出信息控制技术领域的学科专业特色。
机电技术研究所
机电技术研究所主要涉及自动化工艺装备研究和开发、生产线机器人应用技术研发、智能化扭矩检定仪器等非标准设备或仪器研发、飞机零组件制造工艺技术研究及企业信息化技术研究。以机电技术研究所为主体,学校与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北京301所)联合设立了“飞机零组件制造工艺技术标准化研究与验证联合实验室”。
新材料研究所
新材料研究所主要涉及钛、镁轻合金和高温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加工,材料成型与控制研究。开展轻合金、高温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的项目调研、项目申报、产品试制、新品开发等科研工作,融会贯通材料学、材料加工、材料热处理等多学科、多领域的理论知识,开发军工、民用方面的新材料、新技术。